訴訟時效 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指一項權利如果沒有行使,經過一段時間以后權利人就喪失了勝訴權。雖然現在很多公司和個人都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意識,知道打官司要趁早,但還是有不少廠家,因為過了訴訟時效而收不回來應收款。
企業應收賬款作為應收之債,盡管明面上算作企業的資產,但如果該債權僅停留在應然狀態無法轉化為實然,那么對企業資金的持續投入及擴大再生產無疑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應收賬款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之前,小編給大家科普過借條的訴訟時效,企業的應收賬款同樣也是有訴訟時效的,時間為3年。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那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定呢?
一些公司一個項目的完成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那這類合同可能就會設置預付款、進度款以及質保金等,將貨款分為幾部分根據項目進度及驗收時間分批支付,一個項目完整回款的時間跨度可能需要兩三年。
這種應收撞款的訴訟時效應該從最后一批款項的付款之日起算
舉個簡單的例子:
A公司與B公司簽訂了一份關于玻璃窗的買賣合同,合同約定A預付20%的貨款,裝修完畢后支付50%,驗收通過后再支付25%,剩下5%的質保金再兩年質保期期滿后支付。
雙方合同簽訂時間為2017年8月3日,項目于2029年3月1日完工,于2019年8月1日通過驗收,2021年8月1日質保期滿。
那這個項目所有貨款的訴訟時效都是從2021年8月1日起算,至2024年8月1日屆滿。
B公司就應當在2024年8月1日前主張自己的權利。
從最后一批款項的付款之日起算,也就是從質保期滿之日開始計算所有貨款的訴訟時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每個法院對這種《購銷合同》性質的認識并不一致,如果被認定為建設工程合同糾紛,那質保金和工程款訴訟的時效將被單獨計算。
小提示:企業應該做好應收賬款的管理,設置專門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以免訴訟時效控制不當給公司造成額外的損失。
02
?
中斷訴訟時效是指在訴訟時效內,因為一些特殊情況訴訟時效開始重新計算,小編整理了中斷訴訟時效的有效辦法,如下:
1、發送催收函
催收函顧名思義就是發送催款性質的函件,標明款項的欠款方、欠款金額、還款時間等內容。
?
小提示:一般的《企業詢證函》、《對賬單》中如未明確是有催款意思表示,那在司法實踐中僅能作為對金額的確定,無法作為訴訟時效中斷的函件。
另外,在發送函件的時候面單上的“內件品名”一定要注明催收函的性質,如果催收函未被接收,退回的函件企業也要妥善保管
?
2、錄音、微信、郵件催款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證據在日常案件中被確認有效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如果通過錄音、電子郵件、微信催款的關鍵點在于要確認錄音電話打給誰,微信聯系人是誰,是誰的郵箱等。
?
3、支付部分款項
如果企業在催收過程中能拿到還款計劃書、付款承諾函等是最直接有利的證據。
如果不能,企業能夠使債務人支付小部分款項也可以減少一部分壓力,同時中斷訴訟時效。
?
以上方式是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最常用于中斷訴訟時效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向人民調解委員會、 法律援助中心、公安機關等具有公信力的部門申請保護債權,也可以起到中斷訴訟時效。
?
03
?
但對于目前大部分企業來說,只有當發生糾紛或不利結果才想起聘請專業律師介入,但此時律師的作用更多在于事后補救,對于結果的損失只能做到盡力挽回。從長遠來看,常年法律顧問毫無疑問是企業的高級法律參謀。通過律師的專業服務與企業合作,能夠為企業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超前的專業性法律安全保障體系,實現風險的事前防控,真正幫助企業高效解決個案、合規運營等法律問題,避免糾紛、損失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