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個人可以將錢借給公司周轉,公司到期還款并且支付貸款利息。那反過來公司的資金是否能夠借給個人呢?企業之間借款的法律后果如何呢?接下來法千家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
一、企業之間借款的法律后果
企業之間到底借款被確認為無效,即不受到法律的保護,根據《民法典》第157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154條又規定:“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由此,從我國《民法典》的規定看,對借款合同被確認無效后,應依據以下原則處理:
?
1、維護金融秩序原則:對于企業之間借貸關系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金融信貸的規范性文件的規定來認定其效力,對這類糾紛的處理,應當有利于維護金融信貸專營的秩序,有利于國家對資金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引導企業正確使用資金。
?
2、過錯責任原則:主要是在合同被確認無效后,作為借貸標的物的資金被占用期間的損失,應當按過錯責任來承擔。
?
3、公平原則:是指在案件審理期間,應當公平地保護雙方企業的合法權益,既要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使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有損失的一方得到合理彌補,又不應使任何一方從無效借貸中獲得不應當得到的利益。
?
根據以上原則,企業之間借貸關系被確認無效后,對涉及的借貸本金、利息及損失主要作如下處理:
?
(一)對借貸本金的處理:借貸本金作為無效借貸合同的標的物,必須全額返還給出借方,而不適用損害賠償予以替代。
?
(二)對借款利息和損失的處理:在借貸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對合同中約定的利息和利潤一般不予保護。
?
在實踐中,對無效借款合同項下的利息的處理一直都是沿用最高人民法院《聯營糾紛解答》的規定,即對出資方已經取得或約定取得的利息應予收繳,對另一方處以相當于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的罰款。
? 二、公司借款給個人合法嗎
合法。其實,判定借款是否合法有效并不是主要根據借款人來看的,公司和個人都是屬于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作為借款的主體,也都能夠向他人借款和借款給他人。只要按照借貸的程序來進行,并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雙方合法的借貸關系,其借貸的利息在同期銀行基準利率的四倍以內,都屬于合法借貸,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
也就是說,公司可以將資金出借給個人,但需要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企業和個人借款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合法,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無效:1、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2、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3、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4、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
?
現實中,公司法定代表人借錢給公司的情況很多,當然也有公司法定代表人向公司借款的情形,這種現象在民營企業中常見。
?
《公司法》第149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
(1)挪用公司資金;
?
(2)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
(3)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
(4)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
(5)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
(6)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
(7)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
(8)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三、公司借錢特別需要注意
1.股東跟公司借款是有限額的,通常不允許超過股東個人投資注冊資本的兩倍,如果超出了,產生的利息就不能扣除所得稅了。比如我投資到一家公司的注冊資本是100萬,那就只能借200萬,如果超過200萬,那樣就要交相應的所得稅。
?
2.借款利率也不能超過銀行同期的貸款利率,超出部分不能扣除所得稅,企業到時要算贏利,交企業所得稅,而且法律也不保護。